“双减”首个暑假 中小学生时间都去哪儿

见习记者 陈天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个暑假是“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后的第一个完整暑假,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劳动时间、娱乐时间有什么变化?暑期的日常安排又是怎样的?这些话题吸引着大小朋友的关心。为了解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本报日前开展一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共同关注“双减”下、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受访家长提供的小然暑假作业表 陈天旭/摄
降低负担开拓思维
马上升五年级的小然(化名)要完成的暑假作业中,抄写、背诵等巩固性作业明显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以观赏纪录片、阅读书本为主的思维开拓性作业。
荔湾区培真小学校长张翼凤表示,“双减”之后,学校就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减负。培真小学这个暑假布置的作业中,书面作业的占比大幅压缩,取而代之的是体育锻炼、社区服务等实践作业。低年级学生以劳动锻炼和拓展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辅以一定书面作业。
广州市大部分中小学在布置暑假作业时,都充分结合“双减”政策思路,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们在劳动与锻炼中强身健体,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生活。
家务劳动大显身手
小学生漫漫(化名)迎来了一个轻松愉快、较少书面作业的暑假,这让她延长了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有时候,漫漫的家长会给她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漫漫也可以参与到家里的清洁工作。
“双减”一周年,许多中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暑假,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各中小学都集中发力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孩子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加。本报的调查显示,有64%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这个假期的作业量与之前相比确实有所减少。
专家表示,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实践,还能培养勤劳精神。此次问卷调查中,有将近六成的家长反映,作业量减少后,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比往常增加了。

独立思考增长见识
就读于番禺区南华小学的小豪(化名)喜欢看书和写作,家长也鼓励他阅读与观察体验并重,多听多看多思考,养成广博的思维。暑假中旬,小豪的父母带他回了一趟老家,既是为了走亲访友,也是让小豪有机会领略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乡土风貌,体会父辈由乡村走入城市的艰辛历程,让他对社会各方面有更清晰的认知。小豪父亲表示,如果可以将所见所闻见于笔端,也是一种学以致用。
这个假期小豪的娱乐时间增加了不少,尽管家长对他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了限制,但小豪经常出门与朋友玩耍、独处时可以玩益智游戏、看书、做手工,也是自得其乐。家长还鼓励他参加兴趣活动,小豪高兴地选择加入自己热爱的武术夏令营。
小豪的家长表示,小豪在不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学会离开网络也能生活,这样才不会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形成惯性依赖。
得益于学校作业的减少以及学生课后活动的丰富,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这个暑假的娱乐时间较“双减”前的假期有所增加。同时,孩子们的睡眠休息时间也更加充足。

兴趣班充斥假期并不少见
与漫漫和小豪轻松悠闲的假期生活相比,小然的暑假生活则过得相当“充实”。
尽管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变少,但小然并没有能拥有更多玩乐的时间,这是因为小然的父母为她报了两门暑期兴趣班课程,美术和舞蹈,并且将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小然告诉记者,自己这个假期每周一、周三、周六的下午要上舞蹈班,每周二、周四、周六的早上则有美术课。上周舞蹈班组织了一场学员汇演,连续排练了好几天,她感觉放假比上学时还要忙。
小然表示,身边的同学在这个假期或多或少都参加了各种非学科兴趣班。小然的家长表示,自己平时工作繁忙能照顾她的时间比较少,所以考虑了小然的兴趣给她报班。报名兴趣班的初衷是担心孩子不够自觉沉溺玩耍,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兴趣班为孩子培养一项特长,避免荒废时间。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校外学科类培训课程陆续被叫停,非学科类兴趣班已然成为家长在假期帮助孩子成长提升的首选。本次调查显示,以体育运动与音乐歌舞这两类最受家长青睐,均超过50%。

专家有话说:
假期应注重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社区劳动、阅读分享、关注时事等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公德心和勤劳、好学的精神,更能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暑假本是让孩子更放松的假期,却因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兴趣班能起到“托管”“快速培养特长”等作用,让孩子的假期时间被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所挤占,难免与“双减”的目的背道而驰,既没有能够很好地降低家长投入的教育成本,也影响了孩子因负担过重无法享受假期的好心情。
专家建议,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孩子的学习意愿为前提。兴趣班在假期中的时间占比也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学习效果或将适得其反。同时,对兴趣班服务的规范与监督也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此外,家长的陪伴是提升孩子们假期幸福感的重要一环,家长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既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也能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环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