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5岁以后再怀孕生孩子被认为是“老了”是有道理的
原创 段涛
平时我们说高龄,一般指的是80岁以上,至少得75岁以上吧。
但是在妇产科,如果你怀孕时达到或超过35岁(其实准确的定义是,当你分娩的时候年龄满35岁),就被称为高龄了。
说女性老是一种非常不友好的做法,是很犯忌的,但是在妇产科,我们就每天都在说这种犯忌的话。
如果你的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医生就会在病历上写下:高龄产妇(Advanced Maternal Age,AMA);
如果是超过40岁,就是超高龄产妇Very Advanced Maternal Age (VAMA);
如果是超过45岁,就是极高龄产妇 Extremely Advanced Maternal Age (EAMA)。
除了给你戴一顶AMA,VAMA,或EAMA的帽子以外,还会给你贴上一个有颜色的标签:“高危妊娠”,意思是说你又老,又危险。
对于女性来讲,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冒犯,其实不少女性看到这种诊断心里是很不舒服的,心里可能会说我连中年都算不上你TM还说我老?
(图片来源:Soogif)
不过把35岁定义为“老”,也是一种比较“老”的说法了,是至少几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妇产科说你“老”,指的不是你的生理年龄,很多人35岁看上去真的还很年轻,也不是你的心理年龄,有的人四十好几了,还是“少女心”,觉得自己是“中年少女”,妇产科医生说你“老”,指的是你的生殖年龄,你看上去可能依然很年轻,但是“卵子不饶人”啊,卵子也不等人啊,卵子是诚实的,脸是年轻的,但卵子已经是“老卵”了,过了这个年龄怀孕生孩子的风险会增加的。
(图片来源:Soogif)
其实,“35岁”并不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并不是过了这个年龄你怀孕生孩子的风险就会马上明显上升,它是一个爬坡上升的曲线,过了35岁以后风险就会开始上升了。
“35岁”这个数字的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把35岁定义为“高龄产妇”?而不是30岁,38岁或者是40岁?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其实和唐氏综合征的诊断有关系。
在几十年以前,35岁女性怀孕,孩子是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是1/200,而在那个年代,做羊膜腔穿刺进行诊断所导致的流产率为也是1/20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胎儿是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会明显上升,而羊膜腔穿刺手术本身所导致的流产率并不增加,所以超过这个年龄直接做羊膜腔穿刺是合算的,所以就把35岁定义为“高龄产妇”,是提醒你要做羊膜腔穿刺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现在的统计数据是:
35岁女性怀孕,孩子是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是1/350,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羊膜腔穿刺的流产率是小于1/1000,所以继续把35岁作为“高龄”就不合适了。
为什么还继续把35岁定义为“高龄”?
在35岁以后怀孕,除了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会增加以外,母亲发生各种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概率也会上升,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流产、早产、死胎的风险也会增加,剖宫产的概率也会增加。但是这个增加是渐进性的,并不是在35岁以后就明显出现了拐点。
继续保留这个诊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断,还是为了预测和预防母亲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保留了35岁“高龄”的定义,
但是处理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断,现在已经不再强调在35岁做羊膜腔穿刺了,而是可以首先选择做无创胎儿DNA检测(NIPT),超过40岁以后,才会建议直接做羊膜腔穿刺。
其次是对母亲的处理,如果孕期一切正常,就说明你是健康的,和年轻孕妇一样,没啥区别,根本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
如果你不抽烟,不酗酒,饮食健康,保持锻炼,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发生合并症与并发症的风险是明显下降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35岁,年龄不是问题,年龄本身不是重要的高危因素,而是年龄+其他的问题,才会是问题。
通常是40岁以后,年龄才会成为明显的高危因素。
女性超过40岁以后怀孕和分娩,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上升,这包括不孕症、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宫内死亡、早产、早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
23~30周岁是最佳生育年龄
从生理角度来讲,女性身心成熟以后,怀孕生娃的年龄越早越好,因为卵子不等人,卵子不饶人,给大家看两个数据。
年龄
每个月自然怀孕概率
年度累计
怀孕概率
35岁:
<15%
52%
40岁:
<5%
36%
45岁:
<1%
5%
35岁:20-25%
40岁:40-50%
45岁:75-90%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