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简述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简述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儿童心理发展(弗洛伊德篇)
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口唇期。这个阶段在0至1岁。用于满足口腔需要。第二个阶段是肛门期。在1至3岁,这个阶段需要满足,而幼儿对排泄的需求,但对于婴儿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口腔、肛门、生殖器等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早期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弗洛伊德的一个学生叫阿德勒(A. Adler),特别注意儿童心理的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性欲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1、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此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据此,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性欲发展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五个阶段。
2、以上三个心理性欲阶段可称为前生殖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
3、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4、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性器期:约在3~6岁,儿童进入性器期。
心理学具有什么特点
心理学的特点为:客观性、联系性、发展性。心理学的特点为:客观性、联系性、发展性。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
心理学的特点有:规律性、历史性和交叉性。规律性 心理学有着十大规律: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以鸟笼逻辑为例。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种米养一百种人”。
心理学的特点有规律性、历史性、交叉性。具体如下:它包括认识的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心理发展包括人从出生到成年,再从成熟到衰老的一生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任务,而且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受到前一阶段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口腔、肛门、生殖器等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根据性的能量即“力比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吮吸使婴儿不仅获得了食物和营养,也会令他产生快感,因此口唇是婴儿期,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简述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