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为什么高:(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根据相应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
今天给各位分享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为什么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根据相应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诊断要点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首先,血液检查显示血红细胞比积减少,伴随轻至中度贫血,细胞形态通常为正常细胞色素型。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淋巴细胞绝对数常低于正常范围2×10^9/L,反映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影响。
2、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新陈代谢异常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两方面。首先,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蛋白质代谢失衡,表现为总蛋白水平下降,胶体渗透压也随之降低,进而引发低蛋白性水肿。各种酶功能受损,使得体内代谢活动减弱。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原则为补充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治疗分为急救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两个阶段。18 预后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病人若能及时诊治,其营养性心肌病常可逆转。预后取决于营养不良发生的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其中尤以发病年龄最为重要,年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大。
4、首先,原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由于长期的膳食供应不足。如新生儿时期,母乳不足未能及时补充其他乳制品,如奶粉调配不当或突然断奶导致辅食添加不及时;年长儿童可能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过多食用零食,或者早餐营养不均衡,学校午餐摄入量不足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介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一种因蛋白质和能量长期摄入不足所致的营养缺乏病。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干瘦型、浮肿型和混合型。
2、蛋白质营养不良是指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摄入不足影响引起的营养缺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主要发生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消瘦、水肿等等。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也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如血液当中总白蛋白降低,血浆氨基酸的变化等等。可以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甚至死亡。
3、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人不足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病。(1)常见的原因有:①食物摄入不足;②需要量增多;③消耗增加;④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2)按临床表现可分为:①水肿型营养不良:主要由于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差且数量严重不足,多见于4个月~5岁的/小儿。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指一种因蛋白质和能量长期摄入不足所致的营养缺乏病[1]。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干瘦型、浮肿型和混合型[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病理
1、【答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机体开始通过生理调节降低组织器官对营养素的需要,可使机体在低营养水平的内环境中生存,但当蛋白质和能量继续缺乏时,生理功能失调,适应机制衰竭,便可导致死亡。蛋白质代谢。
2、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新陈代谢异常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两方面。首先,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蛋白质代谢失衡,表现为总蛋白水平下降,胶体渗透压也随之降低,进而引发低蛋白性水肿。各种酶功能受损,使得体内代谢活动减弱。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可由多种维生素缺乏,以维生素A缺乏常见。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症状不明显,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可伴有维生素D缺乏。
4、【答案】:A A【解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危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水肿型、消瘦型和混合型三种。
小儿营养不良分度
1、小儿营养不良分度标准是什么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厘米-0.8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2、岁以下小儿患营养不良一般分Ⅰ~Ⅲ度;\x0d\x0aⅠ度营养不良:其测量方法是:在腹部脐旁乳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和与皮肤表面垂直在90度角,将皮脂层捏起,其厚度在0.8~0.4公分,此时腹部,躯干和臀部的脂肪变薄,内脏功能无改变。体重低于正常15~25%。
3、诊断儿童营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是身高和体重,营养不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以及消瘦。体重低下指的是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均值的2SD以下,2SD-3SD之间为中度,而低于均值的3SD以下为重度。
4、【答案】:E [考点]小儿营养不良分度 [分析]小儿营养不良分三度:Ⅰ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Ⅱ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Ⅲ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60%。
5、小儿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临床上分三度,是通过体重下降的百分比、皮下脂肪的测量情况和精神面色进行评价。一度是体重比正常减少15%-20%,皮下脂肪是0.4-0.8cm,临床表现是精神状态正常、皮肤干燥。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病理生理
1、糖类代谢。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糖一般降低,消瘦型比水肿型更为明显,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研究证明,营养不良的儿童,8%的葡萄糖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恢复期可增至16%。
2、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发生与蛋白质严重缺乏、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供应有关。大量碳水化合物刺激胰岛素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减少,脂肪合成作用加强,分解作用减弱。肝内脂肪浸润形成脂肪肝。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机体开始通过生理调节降低组织器官对营养素的需要,可使机体在低营养水平的内环境中生存,但当蛋白质和能量继续缺乏时,生理功能失调,适应机制衰竭,便可导致死亡。
4、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9 发病机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为什么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根据相应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为什么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