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饲喂养是怎么样(管饲的目的和适应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管饲喂养是怎么样,以及管饲的目的和适应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新生儿进行管饲喂养时错误的做法是
错误做法:在准备和操作管饲喂养时忽视无菌技术,如不洗手、使用非无菌设备或溶液。正确做法:所有与管饲喂养相关的操作都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包括手卫生、使用无菌手套、消毒喂养器具和溶液,以防止感染。
能全力用法用量
一般病人的日常需求量为每天2000 Kcal,以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而对于高代谢病人,如烧伤、多发性创伤患者,每天可能需要4000 Kcal,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使用能量密度为5 Kcal/mL的产品也是可行的。
● 一般病人,每天给予2000kcal即可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 高代谢病人(烧伤,多发性创伤),每天可用到4000kcal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或使用能量密度为5kcal/ml的产品。● 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最好从每天1000kcal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
【规格型号】1kcal*500ml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管饲喂养时,先置入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反应。【禁 忌】以下患者禁用: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道梗阻。严重腹腔内感染。对本品中任一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管饲喂养时,如瓶盖为皇冠盖,则先卸去皇冠盖,插上专用胶塞,插进输液导管;如瓶盖为输液瓶盖,则直接插进输液导管。连接前先置入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25毫升 (开始时滴速宜慢),剂量根据病人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管饲喂养时,先置入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25毫升(开始时滴速宜慢),剂量根据病人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性 状】能全力为灰白色至微黄棕色乳状混悬液,味微甜。【适应症/功能主治】能全力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规格型号】5kcal*500ml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
什么是鼻饲营养
1、鼻饲营养就是通常所谓的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方式包括口服、管饲。管饲就是鼻饲,又可以分为鼻饲或者造瘘。总的来说,鼻饲是通过导管把营养液输入胃肠道,保证患者获得必需的营养素。
2、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管以供给营养和药物的方法。鼻饲的具体解释如下:鼻饲是一种医学术语,主要应用于那些由于某些原因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一根特制的胃管会通过鼻腔被插入到患者的胃中。通过这根胃管,可以灌入各种营养物质、水分以及药物,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治疗和营养支持。
3、鼻饲饮食往往是因为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这时为保证患者的营养,会放一根营养管放到胃腔或者近端空肠内,就可以通过营养管来打入营养。需要注意什么呢?因为这根营养管比较细,只能通过流质,也就是说只能通过液体,所以打入的营养往往是米汤、豆浆或者营养粉冲的营养液。
4、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食物或药物直接输送到胃中的方法。常用于不能自行进食或需要特殊饮食管理的患者,如昏迷、吞咽困难、口腔手术等。 定义与用途:鼻饲法是一种医学营养支持手段,主要应用于那些不能自行吞咽或消化食物的患者。
如何喂养早产儿?
1、首先,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母乳不仅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有助于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力。同时,母乳的温度和流量适合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有助于减少喂养时的不适感。对于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母乳强化剂或特殊早产儿配方奶。
2、小于35周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可以从微量喂养开始,每日摄入奶量为10-15毫升/公斤,分8-12次进乳,随后每日也可以按此量每日增长,如3-5天耐受良好,可以每日增长20-30毫升/公斤,并调整为每3小时进乳一次。
3、早产儿在出生的后的2-5年内,身高、体重情况都不容易乐观,注意注意: 喂养问题,最好采用母乳喂养4-6个月,营养丰富,易吸收。 居住环境问题,应该阳光充足,通风好,冬天温度达到18-20度为好,还要有一定的湿度,定期消毒,注意卫生。 皮肤的护理问题,每天洗澡,保持清洁。
4、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
5、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早产儿,应当把奶挤出来喂孩子。可用滴管或小匙喂给孩子。不管是选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锈钢匙,都要将乳汁从早产儿的嘴边慢慢地喂入,切不可过于急躁而使乳汁吸入婴儿的气管中。 早产儿的吸吮力往往是不足的,每次的摄入量不会太多,所以要多给早产儿喂养,一天应给早产儿喂12次奶左右。
6、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母乳喂养优先: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可以帮助早产儿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如果母亲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定时定量喂养:早产儿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需要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
短期管饲患者有误吸风险时,应推荐使用()
1、短期管饲患者有误吸风险时,应推荐使用鼻肠管或空肠喂养管。这是因为在短期管饲期间,使用鼻胃管容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如咳嗽、肺炎等,增加患者的误吸风险。而使用鼻肠管或空肠喂养管可以避免这一风险,因为这些管道将食物直接送到肠道,减少了误吸的可能性。
2、进食的餐具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餐所用的餐具有特殊要求,宜使用小的表浅的勺子,容易送入口内并限制一口量,也可使用一些特殊的器具,如注射器、剪成弧形开口的纸杯。在美国及日本等国家,有多种商品化、专供手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的进食餐具,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生产使用。这方面有待我国康复工程及作业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3、胃造口术。根据查询知到题库网显示,肠内营养大于六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的风险是最严重的,需要使用最安全的管喂途径,即胃造口术途径。
4、一小时。根据查询好大夫在线网得知,管饲时或管饲后30-60min应保持半坐位以防误吸,卧床者应抬高30度,吸痰病人,应在管饲前或管饲后一小时吸痰,管饲时如出现咳嗽或喷嚏应暂停,待恢复后继续,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5、空肠造瘘管适用于腹外科手术后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通过在空肠处形成一个小开口,营养液可以直接注入空肠,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空肠造瘘管的使用,能够确保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小肠,有效提高营养吸收的效率,促进患者的康复。螺旋形鼻肠管则用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损和(或)误吸风险增高的患者。
6、适合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短暂的管饲后可过渡至口服饮食。鼻放置更为常见,未出牙的小婴儿可通过口进行。此方法操作简便,不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及激素反应,能承受较高渗透压,腹胀、腹痛与腹泻的发生率较低。但存在鼻咽刺激、易引发胃食管反流、误吸、鼻窦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早产儿要如何喂养?
1、早产儿喂养方式建议为母乳喂养,并视情况添加母乳强化剂或特殊早产儿配方奶。首先,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母乳不仅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有助于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力。同时,母乳的温度和流量适合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有助于减少喂养时的不适感。
2、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
3、小于35周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可以从微量喂养开始,每日摄入奶量为10-15毫升/公斤,分8-12次进乳,随后每日也可以按此量每日增长,如3-5天耐受良好,可以每日增长20-30毫升/公斤,并调整为每3小时进乳一次。
4、早产儿想要快速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的补充营养,通常建议母乳喂养。毕竟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此时借助母乳喂养可以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毕竟母乳中含有大量乳白蛋白外加氨基酸能够促进孩子生长,其实母乳中也含有多种抗体,对宝宝健康有帮助。
5、那早产儿怎样才能坚持母乳喂养呢? 首先,妈妈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第二,尽可能地与早产儿接触,如孩子住院的医院有母婴同室病房,妈妈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婴同室病房。
6、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母乳喂养优先: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可以帮助早产儿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如果母亲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定时定量喂养:早产儿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需要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
关于管饲喂养是怎么样和管饲的目的和适应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